道德家们的鲁国|最读书(2)
点击上面“齐说经史集”五个蓝色字,关注本公号
鲁国的始封君,是周公。有周公才有鲁国。
周公这个人初一听,不如姜太公姜子牙的名气大。但实际上未必。
“周公解梦”的名气和传播度,应该大于“姜太公钓鱼”。
曹操《短歌行》里写的“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”,更是让周公极为伟岸。
他跟姜太公一起,辅佐了周朝三代王,并列为最大的功臣。
姜太公封到了齐,是齐国创始人;周公封到了鲁,是鲁国创始人。
始有齐鲁大地之说。
周公跟姜太公完全是两种风格。
上篇中讲了,姜太公是国师、军师、元帅出身的人,喜权谋,好功业,也喜欢吃喝玩乐。他作为齐国的创始人,确立了齐国的底色。
而周公,是周文王的四儿子,周武王的弟弟,周成王的叔叔,皇亲国戚。从职位上来说,他大概相当于宰相。与姜太公善权谋、好功利完全不同的是,
周公是道德家,伦理学家,儒家的奠基人之一。这奠定了鲁国的底色。
周公的老爸周文王“拘而演周易”,在监狱里写出了《周易》。《易经》是我们所说的“四书五经”之一,甚至被认为是众经之首。
而周公,则作了《周礼》。
儒家五经,诗、书、礼、易、春秋,这爷俩搞出了两部,他们是儒家当然的奠基人。
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,是集大成而已,材料前人们都给他准备好了。
而且孔子“述而不作”,只说不写。他的代表作《论语》,是他的学生们替他写的,他署名而已。
孔子之所以成为教育家,是在感到“礼崩乐坏”的时候,心心念念相恢复祖制,恢复《周礼》。
你看,鲁国的创始人周公是道德家,伦理学家;后世的孔子也是道德家,伦理学家。
儒学的核心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,除了个“智”字外,都是伦理、道德层面的。
讲究伦理道德,鲁国出忠臣孝子、文人墨客,但基本不出政治家、军事家、经营家。
所以鲁国就强盛不了。齐国的国力长期凌驾于鲁国之上,经常欺负鲁国。
但齐国的创始人姜太公,和鲁国的创始人周公的关系太亲密了,久经考验的战友啊。碍于这种关系,欺负归欺负,齐国一直没把鲁国怎么样。
鲁国,最终是被楚国给灭的。
另说一点,讲究伦理道德,不擅长拓展与发展也就罢了,细看鲁国的历史,它里面那些乱七八槽的事儿,一点不比别人少,甚至更多。
不向上创新,不往外拓展,在一个小范围内封闭起来搞伦理道德,就只能你说我,我说你,自己搞自己。
鲁国出了个大名人,叫柳下惠,就是“坐怀不乱”的那位。坐怀不乱啊,这个就厉害了。但到了21世纪,柳下惠这样没有一点绯闻、标准极高的道德家,不太受美女们待见。
反而孔子,倒有些可爱的地方。
《论语壅也》中记载说:
子见南子,子路不说。孔子矢之曰:“予所否者,天厌之!天厌之!”
上面这段话,含糊而暧昧,怎么解释后世有很大争论。
(注:子,是孔子;南子,是卫国国君的夫人,当时卫国的实际掌权者,漂亮而妖媚,在男女关系方面有点乱,名声不好。)
其中一种比较受八卦群众们欢迎的解释是:
南子约孔子私下见面,孔子就去了。孔子的学生子路听说后十分不高兴。孔子坚决地说:“我没有做不该做的事,否则老天要讨厌我!讨厌我!”
在跟南子关系这事上,想想孔子在弟子面前跺脚发誓、狼狈解释的样子,是不是很可爱?
相关文章,点击阅读: